论文关健词:言语行为理论 文化差异 语用失误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交际中,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实施一定的施事行为,来达到一定的言后结果。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一方通过施事行为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往往被另一方所误解,从而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甚至交际的失败。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奥斯汀通过对日常用语的分析探讨人类语言活动的本质,从而为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会出现说话双方不能正确理解对方意图的现象,本文便试图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这类语用现象,揭示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发生原因。
1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奥斯汀(J.L. Austin )提出,他在1962年发表的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如何以言行事》)被认为是该理论的奠基之作。他认为,说话就是做事,人类交际中的话语不仅仅是用于描述、陈述事物的句子或其他表达手段,而实际上还是类似“许诺”、“命令”、“请求”等的言语行为。语言本身就包含着行动的力量,即言语行为力量,简称语力。根据不同的语力,奥斯汀从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中抽象出三种行为:1)说话行为(locutionary act),它的语力在于命题本身,说话者能够说出有意义和所指的句子,其主要作用在于陈述。2)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在表达语义的同时完成某一意图和目的。3)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act ),指说话行为或施事行为在听者身上产生的某种效果(刘振聪,杨莉惹2006:25一26)。
美国哲学家塞尔在奥斯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缺陷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 Acts)的概念:当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不想直接使用施为动词时,他会采取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使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言语行为的话语就是间接施为句(何自然.冉永平,2006:191)。塞尔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了解“字面用意”,然后从“字面用意”再推断出其间接用意,即句子表达的言外之力(郑志进,2000:75)。
2文化差异下的语用失误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就有社会规范、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在跨交际过程中对种种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运用自是截然不同,因此难免会导致许多语用失误现象。针对以上分析,我们从实际出发,以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具体考察一下由于文化背景差异所导致的典型的几大类语用失误,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2.1打招呼
中国人见面,最常引用招呼用语:“吃了吗?”、“来啦?”或“上哪儿去啊?”等施事行为来表达“寒暄、问候”的言外之意。然而,如果我们将此句式直接译为英语,用来跟操英语的本族人打招呼问好,他们会感到十分惊讶,甚至引起某种困惑或反感,因为根据他们的理解,"Have you eaten yet?”的言外之意是“你想请他吃饭”、"So, you are here.”则是你准备跟他交代事情、而对于“Where areyou going?’’则是你要打听他的隐私了,交际很可能陷人尴尬境地。
2.2道别
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别也同样面临类似的尴尬。在汉语中,人们除了说声:“再见”之外,很多时候还会嘱咐客人:“慢慢走、下次再来”。以此施事行为来表达体贴、关切的言外之意,以期实现增进双方友好关系的言后之果。然而,如果我们真对操英语的朋友来句:"Walk slowly and come frequently",对方的直接感觉更多的会是在接受命令,说话人原来的施事行为就会被听话人彻底误解,取效行为就转变成令对方困惑或恼怒了。
2.3邀请
中国人喜热闹、爱串门,经常未经他人邀请便主动登门拜访。而英美人则往往先向对方发出正式邀请,表明明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并要求对方给予明确的答复。如果不是这样,而只是在握手道别时说上一句:"I hope you’ll come to see me sometime或Let’ sGave a dinner sometime"等,这便很可能是句客套话,听话人以后不一定会去看说话人,说话人也不见得会请听话人吃饭。沃尔芙曾记录了上百个美国人发出“邀请”的例子,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邀请是真正的邀请,其余那些没有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安排的情况都只是客气话(何自然,冉永平:2006:344)。但如果不了解情况,把这些言外之意是表达“客气”的套话理解为“真正的邀请”那便必然会导致不愉快的言后之果了。
中国人又十分热情好客,饭桌上经常对客人“劝酒”、“劝食”,“干了,干了”、“快吃,快吃”是我们在饭桌上时常听到的话语,它本是中国人表达热情友好之意的施事行为,想达到使客人吃好喝好的言后之果。但若直接译作英语:"come on, drinks up”和“eatquickly”则是类似于强迫饮酒、进食的勒令了,导致的言后之果将会是客人的尴尬和不安。由于原有的言外之意不能被正确领会,期待的言后之果自然不能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文化千差万别,世界上的言语社会自然也纷繁复杂,远非“纯净齐一”。对于同一言语行为,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也必然引发不同的取效行为。跨文化交际中,若只习惯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和解释其他文化人们的言语行为,必定会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语言文化 > >
浅谈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来源::未知 | 作者:什么app可以看nba直播-推荐正规软件*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浅析文化意识与翻译
- 下一篇:浅谈大学英语口语交际策略教学研究
随机阅读
- [语言文化] 试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茶叶
- [语言文化]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意蕴对比
- [语言文化] 略论英语委婉语
- [语言文化] 英语中的歧义类型浅议
- [语言文化] 浅析英语口语训练中学生心
- [语言文化] 浅谈不善学语言者的英语学
- [语言文化] 浅谈俄语专业教学中学生文
- [语言文化] 英汉谚语的比较
- [语言文化] 从文化角度简析英汉动物词
- [语言文化] 试论英译中国特色词汇文化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语言文化] 浅谈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的模
- [语言文化] 浅谈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
- [语言文化] 英汉表述之“简”与“繁”
- [语言文化]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
- [语言文化]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
- [语言文化] 浅议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载
- [语言文化] 国内语用学研究综述
- [语言文化]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综合评述
- [语言文化] 浅谈美国新闻报道中关于战
- [语言文化] 浅议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 [语言文化] 试析语篇的意向性及其作用
- [语言文化]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
- [语言文化] 试论间接言语行为为理论
- [语言文化] 重视语言文化差异 培养学
- [语言文化] 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
- [语言文化] 新词意义构建的概念合成理